期刊信息
主  编:谢在库
执行主编:
杨为民 阳永荣
副  主 编:
吴德荣 周兴贵
     胡晓萍(常务)
  期刊介绍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是由浙江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和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的科学技术类刊物。其宗旨是反映我国化学反应工程和有关工艺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服务。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以刊登化学反应工程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论文、工程和工艺相结合的应用性论文为主,并辟有“专论”“工业应用”“技术论坛”“研究简报”“专题讲座”等专栏。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反应工程技术及其分析、反应装置中的传递过程、流态化及多相流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工业反应装置结构特性的研究、反应器放大和过程开发、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及工艺、材料化学工程与纳米技术以及特约论述等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创刊于1985年4月。由于主办单位、主管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本刊一直是全国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之一,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第一批入选的300多种刊物之一。
  期刊刊号:ISSN 1001-7631 CN 33-1087/TQ CODEN HFGGEU
  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化工系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编辑部
  邮政编码:310027
  电  话:0571-87952503
  E-mail: cret1985@zju.edu.cn
  编辑部公告
[2023-01-03]  
[2021-11-18]  
[2017-11-30]  
[2013-03-25]  
  2024年, 第6期
张永霖,宋 智,刘嘉璐,刘伯霞
以煤气化渣为原料制备分子筛高效吸附水中罗丹明B及机理研究
2024 Vol. 40 (6): 481-491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且吸附效率高,被广泛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罗丹明B(RhB)是染料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高毒性、致癌性,且不易生物降解。本研究以煤气化渣为原料探索多种方法制备不同分子筛吸附剂,并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分析其理化性质。通过改变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评估吸附剂对RhB的吸附性能。并利用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模型探究吸附过程及其机理。在温度为20 ℃、MCM-41投加量为20 mg、pH值为4、RhB初始浓度为120 mg/L的条件下,饱和吸附量达到171 mg/g,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表明该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且为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为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及废水中RhB的去除提供参考,为高效、稳定吸附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杨玮婧,齐建光,李 磊,黄 河,申宏鹏,王 芳,师晓凤
基于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筛选离子液体萃取剂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
2024 Vol. 40 (6): 492-497
PDF (0 KB)   ( 6 )
查看本文摘要
由于通过实验法筛选分离共沸体系的萃取剂耗时较长,本工作通过分子模拟和量化计算对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的萃取剂微观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通过模拟计算,探讨了4种离子液体对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的萃取分离能力。通过比较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萃取选择性以及表面电荷密度,筛选出最佳的萃取剂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其高表面电荷密度能够显著增强离子液体与目标分子间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选择性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能力。通过似导体屏蔽模型估算三元体系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分离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和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具有较高的萃取选择性以及优异的萃取性能,可用于萃取精馏高效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
朱传琪,赵娜娜,丁文瑶,马 芳,陈久洲
合成气洗涤塔流动性能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2024 Vol. 40 (6): 498-507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合成气洗涤是干煤粉气化工艺的重要单元操作,对气化炉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对合成气洗涤塔内部的流动情况开展仿真计算,分析速度场、压力场、组分分布等随工艺操作参数、设备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合成气洗涤塔内部结构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合成气下冲速度过快会导致产生的鼓泡进入激冷水泵,对机泵正常运行产生影响。通过调整合成气洗涤塔内的液位高度或增设挡板,可以有效改善激冷水泵入口气体夹带现象。
马浩然,袁 华,范 辉,赵 唯,李 平
微反应器内十四烯烃磺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
2024 Vol. 40 (6): 508-515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α-烯烃磺酸钠(AO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润湿性、低刺激性。利用微通道反应器,以1-十四烯烃为原料,液相SO3为磺化剂,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原料比(物质的量之比)和单侧入口流量三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与单侧入口流量的交互影响下,原料比较低(1.1~1.15)时,温度对活性物含量的影响是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强,表明反应是由传质控制;当原料比较高(1.25~1.3)时,反应由传质控制变为由反应控制。在原料比与单侧入口流量的交互影响下,活性物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率变大,同时流量变化对其影响增强。在原料比与温度的交互影响下,随着流量由低(8~9 mL/min)向中等(9~11 mL/min)变化时,曲面的曲率变化较大,反应受到传质控制较为明显;在较高流量(11~12 mL/min)下,曲面没有显著变化,反应过程转变为由反应控制。通过考察微尺度下α-烯烃磺化工艺参数的交互影响,对优化工艺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傅 博,程臻赟,雷 华
助磨剂对气化渣球磨特性的影响
2024 Vol. 40 (6): 516-520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粉体研磨过程中使用助磨剂有助于提高研磨效率,优化颗粒形貌。本研究选用4种助磨剂研究了助磨剂种类和掺量对气化渣球磨后的细度、比表面积、团聚作用、粘聚作用和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助磨剂均可明显改善气化渣的球磨细度。助磨剂分子量是影响助磨效果的主要因素,大分子助磨剂易形成较厚的吸附层,更加有助于扩大粉体颗粒间距,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其中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助磨剂对粉体综合粉磨效果提升作用最佳;助磨剂掺量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助磨效果,本实验条件下,掺量为0.10%(质量分数)最佳。
李 虎,卢鸿基,李 磊,黄 河,魏慧龙,罗正鸿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多相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2024 Vol. 40 (6): 575-581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反应器内多相流涉及复杂的流动、混合和传质过程,是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是近年来新兴的多相流流场测量和可视化的实验技术,具有瞬态、多点和非侵入测量等显著优势,已被研究者广泛用于多相流流场检测。本文从多相多尺度的角度总结了PIV技术应用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液-液相混合、固-液相混合、气-固相流动和气-液相流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有望为多相系统中PIV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李海鹏,田菊梅,王欣宇,刘 洋,杨佳雷,郑 冰,段 斌,高新华
CO2加氢经甲醇制LPG催化剂研究进展
2024 Vol. 40 (6): 521-539
PDF (0 KB)   ( 6 )
查看本文摘要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CO2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与此同时,石油资源日渐短缺,以石油为原料制LPG(丙烷和丁烷)的工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与CO2反应制LPG为缓解环境问题和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与CO中间体介导的直接路径相比,以甲醇为中间产物的CO2加氢制LPG避开了传统的费托合成反应,可实现CO2的高效转化。目前,使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将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与甲醇脱水制烃反应进行耦合备受关注。CO2加氢经甲醇制LPG的核心挑战是开发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本文基于CO2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综述了近年来CO2加氢经甲醇制LPG催化剂,包括CO2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甲醇制低碳烃催化剂和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并对CO2加氢经甲醇制LPG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潘世光,韦 依,梁晓宇,李 磊
二氧化碳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新进展
2024 Vol. 40 (6): 540-548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猛发展,CO2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探索和实现废弃物中CO2的高值化利用,对推动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CO2是一种重要的C1资源,由于其丰富、廉价、易得和可再生等特点,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开发将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先进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可以优化能源结构,还可以实现碳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使用热催化、光催化、电催化和生物耦合技术高效地将CO2转化为C1化学品、C2化学品、多碳化学品、富含能量的碳基长链分子和环状碳酸酯的最新进展;详细地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和性能调控方法;概述了CO2转化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策略。最后,对CO2转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
冒 杰,钟珮瑶,孟永智,王 林,袁 炜
环保聚丙烯电缆料的研究进展
2024 Vol. 40 (6): 549-560
PDF (0 KB)   ( 6 )
查看本文摘要
随着“双碳”背景下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回收电缆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聚丙烯(PP)作为一种可回收,可持续发展并且电气性能、热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而备受关注。为促进环保PP电缆料的研究与开发,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环保PP电缆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常见的PP改性方法。最后,从生产和应用的角度,总结和分析了各类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环保PP电缆料的开发提供指导依据。
姜如愿,郑鹏程,路宝翠,许 胜
烯烃聚合FI催化剂研究进展
2024 Vol. 40 (6): 561-574
PDF (0 KB)   ( 5 )
查看本文摘要
综述了FI催化剂发展史以及独特的化学特性,详细地叙述了FI催化剂结构性能、合成路线以及配体上各种取代基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催化剂结构的优化设计,可实现活性聚合产物的高效率合成。另外,通过分析总结FI催化剂在催化丙烯均聚、乙烯均聚、乙烯和丙烯共聚、乙烯和长链α-烯烃共聚等聚合方面的应用,以及催化剂对烯烃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为高性能FI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查看全部文章
      投稿需知
其他问题
写作规范和模板
版面费和审稿费
投稿证明
栏目描述
征稿简则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友情链接
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
浙江大学
?

版权所有 ©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编辑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化工系内 邮编: 310027
电话:0571-87952503 E-mail: cret1985@zju.edu.cn